《宁波日报》: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2-20作者:来源:《宁波日报》浏览次数:33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政工作事关国家兴盛与民族未来,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核心问题。高职院校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建设是其发展应有之义。为此,高职院校要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大思政课”建设,建立完善思政课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更高站位谋划,为高职思政教育“铸魂”

高职院校要严选专业课中导入的思政内容,引导学生爱党爱国、敬业奉献,推动思政教育有情有景、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始终在思想上“立根”。围绕举旗、铸魂、育人、聚力的使命任务,深入开展思政理论课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根植于个人的理想抱负之中,融入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之中。

 勤于在内容上“立新”。紧跟时代发展变化,抓住“00后”学生特点,运用新技术,丰富新载体,拓展新阵地,强化案例研讨与情境教育,抢占网络思政教育前沿阵地,探索进行“慕课”“翻转课堂”教学,让青年学生学深、学活、学精。

善于在定位上“立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大学生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多样多变要求,加强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促使思政教育融入学习生活之中,在润物无声中强化思想认知和行为自觉。

更优思路创新,为高职思政教育“赋能”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需求强烈,思政教育必须把职业性、实践性与培育人有机结合起来,让思政内容更鲜明、形式更灵活,强化“大思政”顶层设计。

创新红色品牌,让思政教育“亮”起来。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发挥优势和长板。要用好用足浙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长期积淀的“思想富矿”“精神富矿”,深入研究其萌发过程、实践探索、方法论以及所蕴含的精神品质,梳理其思想逻辑,追溯其理论源头,使之成为思政教学的资源与价值元素。

创新数字品牌,让思政教育“活”起来。要做到线下线上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和形势政策讲师团作用,利用好线上宣教扁平化、便捷性、灵活性特点,用好新媒体传播矩阵,不断壮大网络传播思政教育的理性声音和主流价值,让青年学生真正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

创新科技品牌,让思政教育“潮”起来。高职思政教育应当顺应潮流,融入新兴科技元素,采取“理性科技+感性文化”“现代光影+仿古场景”“动态内容+趣味互动”等设计思路,构建融思想内容和时空体验于一体的思政实践资源,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强信念、长知识、提能力。

创新特色品牌,让思政教育“动”起来。高职思政教育要以培育“红色工匠”为目标,扎实推进“课程思政”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专业、进课程。充分挖掘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日常教学深入讲解,并与思政课共同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把校园课堂同社会课堂、企业实践、家庭教育结合起来,用好校外思政理论课实践基地。

更强合力推进,为高职思政教育“聚力”

高职思政教育是政治性、政策性和思想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拾柴火焰高”,构建专业协同、校企协同、校际协同的共同体。

要有大格局。强化党的领导、把好方向,坚持好市委、教育工委、高校党委、二级学院党委、基层党支部“一级抓一级”的五级党建思政工作格局,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人员统筹,配齐力量资源,深化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开展“精彩一课”、优秀思政工作者系列评选活动,培树一批先进典型,引导激励广大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潜心育人、业务精湛、身为示范的思政工作队伍。

要有新思维。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高度和全局视角,自觉把思政教育建设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去谋划推进,不断提高思想性、前瞻性和先导性。要以需求为导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喜闻乐见的宣教手段、文化作品、思政元素,以喜欢参与的文化实践活动,开展“大思政”建设。高职院校要立足自身实际制订思政教育建设中长期目标,在谋划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对照目标谋、对照需求谋、对照规划谋,要“立足院校跳出院校”,加强互学互鉴,确保思政教育建设滚动式推进,跨越式发展。

要有先手棋。构建“一体两翼”工作格局,“一体”是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两翼”是指服务学生成长工程和服务学生成才计划。服务学生成长工程重在确保学生身心健康与学业顺利,让院校成为学生强身健体、求知问学、精神成长的乐土。服务学生成才计划重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的指示精神,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与创新创业能力。要围绕省市党代会对宁波发展的谋划与定位,主动调适学科布局和教育内容,创新育人模式,搭建创业平台,形成创新创业氛围。

要有强支撑。加强协调配合,加强资源统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导带动全社会力量,形成做好思政教育的强大合力。强化校企协同,挖掘和利用企业德育资源,校企共同开展育人活动,共同评价育人成效。强化校际协同,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强化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实现不同育人主体、育人资源有机整合。

通讯员 胡梦茜

新闻链接:

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24-02/20/content_1391034.htm?div=-1

《宁波日报》:2024年2月20日

返回原图
/